Thursday, August 24, 2006

曾经感动过我的人——丁大卫


叫丁大卫的美国人,没想到他现在又出现在眼里了。后面附上当初感动我的文字。题图是在网上搜的凤凰卫视的节目截图,有一张早点的照片我附在后面的贴里了。

________
"洋雷锋"丁大卫扎根中国西北 6年没想过要离开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岩/1994年,一个白皮肤、黄头发的美国人来到中国,和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一样,他选择了当老师,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从2000年开始,他选择到中国教育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支教当老师,他就是被称为“美国活雷锋”的丁大卫。6年过去了,丁大卫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想的那样离开,反而在中国西北扎根,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印象中的丁大卫,好像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不过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大卫时,却推翻了先前的印象。大卫操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简要而清楚地向记者介绍东乡的现状。虽然大卫不希望在东乡简单宁静的生活被外界打扰,但记者仍能通过电话感受到他的和蔼与亲切。

《国际先驱导报》:你目前在当地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还做老师吗?

丁大卫:2000年到2003年我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东乡当老师。但2003年之后,我开始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局的教研室做教育顾问,协助当地政府和学校从事修建小学、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在乡下建立了8所小学。今年,东乡县打算在小学3至6年级开设英语课程,需要利用假期对老师开展 30天的英语培训。目前我和我的妻子正在担任培训班的老师,此外还有一个20天的普通话培训班也在上课。

《国际先驱导报》:你正在东乡推广英语教学吗?

丁大卫:目前开展英语教学在东乡为时尚早。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汉语就是一门“外语”。他们在家里说的都是东乡话。要搞好教育首先就是要搞好母语教育。原来的东乡语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前不久一些语言学专家已经为东乡语创制了一套文字,并编出一本东乡语词典。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教这些学生学会这些文字,再用东乡语帮助他们理解汉语普通话。他们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上都有东乡话和汉语的对照课文。东乡县预计要在2011年完成普九教育,因此借助民族语言学好汉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我们目前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工作。

《国际先驱导报》:你是否已经习惯了在东乡的生活?有没有感觉到不便?

丁大卫:生活上的不便都是相对的。比如我所负责的8所小学都在乡下,而我现在在县里工作,有固定的办公室和住所,所以每次下乡都很麻烦,也不能每天都去。乡下的条件还是很差的。而且东乡经常停水停电,前几天还有沙尘暴,现在的天气也十分干旱炎热,但是我觉得既然东乡人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我也可以适应这里的生活。

饮食方面也不是问题。我认为只要有营养、可以填饱肚子,吃的是中餐还是西餐并不重要。不过有的时候,我太太会想做些西餐吃。但是,当我们回美国的时候,又会想要是能吃到东乡的面该多好啊。

《国际先驱导报》:你现在以什么方式和家人、朋友联系?

丁大卫:这里上网很不方便,我的办公室里也没有电脑、也没有报纸,要坐两个半小时的汽车到兰州才可以看到。但我觉得这些都没什么,因为它们对我来说并不是必需的。

我与家人联系主要通过写信,美国那边大概两个星期可以收到。就在你打来电话之前,我刚给我的大哥写了一封信,他要月底才能看见我写的这些文字。可能在别人看来,这种方式很麻烦、很原始,但这也是相对的。

我现在觉得在东乡邮政真是很方便,如果你要是给我发E-mail,我要去找网吧,会花很多钱,也许两周后才能看见。如果我在乡下,手机没有信号,打电话也会经常找不到我,所以还不如去邮局。我家里人对我在中国选择的生活比较赞成,当然他们有时也会因为找不到我而讨厌这种原始的生活。

《国际先驱导报》:你觉得在东乡生活这么长时间,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的环境了吗?

丁大卫:虽然我来东乡好几年了,但是在这里,我只能是一个美国人,我的个子就是那么高,皮肤就是那么白,头发就是黄颜色的,他们仍然会把我当作外国人,还会带着一种好奇的眼神看着我,这些是无法改变的,就像我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个东乡人一样。但是我和东乡人也能很好地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校里的孩子对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都很友好,他们不会因为我是个外国人而表现出特别的热情。

《国际先驱导报》:你觉得你给东乡带来了什么?

丁大卫:这个问题恐怕要县政府或者县教育局来回答。东乡是一个思想很封闭保守的地方,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差距很大,也可能他们认为我为东乡带来了素质教育等比较新的观念,也可能他们认为由于我在这里工作,会得到许多媒体的关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东乡的贫困,获得更多资助。

《国际先驱导报》:东乡会是你的终点吗?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离开?

丁大卫:没想过,我已经来中国12年了,也许我可以想到明年做什么,但是以后的事情谁也无法想像。曾经有珠海的一所私立学校和其他一些有过接触的学校的校长劝我回到一些大城市去,也有兰州的几所学校邀请我去做校长,他们说二三十岁时做这样的事还可以,但是快要到40岁的人应该现实一些,过条件好的生活。不过我和我的妻子都很希望能够留在东乡。我有很健康的身体,有志同道合的妻子,有很多可爱的学生,这些都支持着我继续在这里工作。

我的太太小韩原来是青海民族学院的外教,我们已经结婚一年多了。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也许,我们今后还会有孩子,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离开东乡的打算。即使我们的孩子在东乡长大,我们也很高兴,并且相信他会向其他东乡的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

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必须是有意义的,我现在做的是我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满足。如果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而没有人愿意付出,那么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有过上优越生活的条件。

______

心灵的震撼--怀揣五星红旗的美国人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我认识他是在电视上。这个美国人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我受到深深感动的这天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丁大卫。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很诚恳的样子。

  丁大卫的故事是这样的:5年前,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的喜欢,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丁大卫不是一个能侃的人,机智的崔永元是这样“套”丁大卫的。

  “丁大卫,你去大学应聘的时候,是不是这样说的:‘我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所以来你校应聘大学教师?’”没想到丁大卫这样回答:“大概就是这样的。”大卫的话让现场很多观众都会心地笑了。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大卫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是算高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人把工资降到900元。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这段经历本来很好笑,但是我注意到现场没一个人笑。

  崔永元问:“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

  我听见观众中有不少人“哇”地一声发出惊叹。我知道是有人灵魂受到触动了,而这种触动是我们的教科书和父母的教化所达不到的。而真正让我感动的还是以下一幕:

  别出心裁的编导在做这一期节目时,让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 一只还不及我们平常出门旅游背的那么大而“内容”丰富的帆布袋。而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生存5年积累下的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财富。崔永元让丁大卫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当,大卫的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1、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他戴着向人展示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骄傲。

  2、一本相册。里面是他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3、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大卫从包里掏出时,相框面上的玻璃被压碎了,大卫的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心痛的表情。不一会儿,节目组的人把一个赶着去买来的相框送给了大卫。中央台这一着似平凡的举动令我感动和叹服,它是那么及时地体现了善解人意的内涵和我们对外国友人的尊重)。

  4、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装上装。那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大卫向观众展示时,很有些骄傲地说:因为它漂亮啊!

  5、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让崔永元碰一下,他说:“这鞋很臭的!”

  6、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

  7、一面随身带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当美国青年丁大卫将一面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偌大的演播厅里鸦雀无声,现场乐队深情地奏响了《我的祖国》的旋律。崔永元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丁大卫的普普通通的话,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我们的国旗,也让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掉下来。当崔永元问丁大卫在中国感觉苦不苦时,丁大卫说,很好的,比如这次你们中央台就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来做嘉宾,而且还让我坐飞机,吃很好的饭菜。我看见崔永元有些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他幽默地说:“我觉得你挺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雷锋!”丁大卫想了想,说:“还真有点儿像。”大伙儿“轰”地一声善意地笑开了。“只是,雷锋挺平常的,他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他认真地补充道。没有人再笑了,就连崔永元的脸上都显出了小学生的表情。节目快结束时,崔永元对丁大卫说:“丁大卫,你听到过人家对你的评价吗?”丁大卫笑笑说:“没有!”崔永元说:“好,现在我们就让你来听听。”我们于是看到了这样一组外采镜头:

  许多丁大卫的同事,丁大卫教过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在镜头前交替着出现,他们一一地说着丁大卫的可敬与可爱之处,有的人情到深处时,甚至泪盈于眶。一个大学女孩对着镜头说:“丁老师从来没骂过我,但我真的好怕他啊,因为我怕看他因我而失望的样子!”而最后我们看到的一个镜头是:丁老师教过的那所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你回来教我们吧!

  我们看见,丁大卫不敢再看大屏幕,他深深地把头埋下。一个美国青年,却在中国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的心为之一颤。朴素的平凡的甚至不很英俊的丁大卫,给我们上了最有教益的一课!这样的一课,我们的课本上是没有的。

来源:人民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